PPP北京论剑:是什么阻碍了PPP发展?

中国城乡建设

 

11月27日,“2016首届中国PPP投资论坛”在北京举行。在大会上,众多专家就PPP项目的投资、融资、建设、运营、退出等多个环节发表了自己的观点。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,PPP项目发展的难点和瓶颈在哪里?听听专家们怎么说。


 

诚信和信用问题

 

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主题报告题为《论文化调节的作用和意义》,他指出,“发展PPP,最重要的一点,讲信用,要以诚信为基础。”他强调了信用对PPP项目的重要性。他的观点也可以这样解读,信用不足是阻碍PPP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厉以宁教授称,信用靠的是道德的力量。他借分析“同甘共苦”这一成语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;他说“同甘”不等于“共苦”,“同甘”靠的是制度和规矩,而“共苦”则要靠精神、靠认同,这就是道德的力量所在。这是这种道德力量维系着诚信,构成了PPP发展的基础。

 

在随后的发言中,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主编宋承敏,接着讲到了这个问题。他表示,“透明化”是化解诚信问题的良方。在PPP项目运作过程中,最大的难题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沟通不够,信任不够;社会资本担心政府现任不买前任的账,而政府担心社会资本的资金链条断了。通过建设“透明政府”和“透明企业”,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。通过合作双方的透明化,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,这才能有效的推进PPP项目。


 

PPP相关制度设计

 

在演讲嘉宾谈了道德力量构筑诚信基础之后,亚开行高级PPP官员肖光睿发表演讲,他从多个角度、多个方面分析了PPP发展的问题,特别提到了PPP的制度建设。当道德力量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,就只能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。他透露,目前中国PPP增信担保基金、信息公开和绩效评价等履约监管措施正在酝酿当中。作为金融机构代表,他指出,流动性需求催生PPP交易、评级和退出机制。

 

关于PPP退出机制,中央财经大学证劵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也呼吁,在大力推广PPP项目的同时,要逐渐建立PPP项目的退出机制。这一机制要允许PPP项目公司股权债券化、在证券市场上市等,这些都是退出机制的可操作选项。

 

对于PPP评级机制,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皇甫晓涛,也在随后的现场对话中两度建议,对中国PPP信用10强、30强进行评审和发布,这一评审要涉及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两个方面,而且这一工作“刻不容缓”!

 

从相关制度来看,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刘慧勇表示,企业债券相关管理办法对PPP影响巨大,相关制度不改革,则是PPP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

 

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,中国人民银行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安起雷认为,PPP制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风险管控。相关制度要解决的是,能够识别风险、化解风险。基于这一理念,他对PPP退出机制表示赞成;同时,他也对当前PPP一哄而上的现象表示了担忧。


 

一窝蜂不可取

 

对当下的PPP热潮,表示担忧的不仅有安起雷。在现场对话环节,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原副主任肖乾珠认为,PPP固然好,但全国各地蜂拥而上的局面也不妥。现在PPP发展遭遇三大压力,一是财政压力、二是外汇压力、三是经济增长乏力的压力。面对这三大压力,要推动央企改革,研究资金该如何调动才能更好地服务PPP。

 

在现场对话环节,财政学会公私合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洁表示,PPP的最大难处在于运营。再好的项目,运营跟不上,都会做坏了。在当前PPP项目在全国范围内一拥而上的态势下,是不是能把这些项目都运营好呢,这是一件很难确认的事。

 

 

中国PPP投资促进会主席孙晓华表示,我们所处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,也是新概念、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。由于互联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,人们深切地感受到,发展经济需要新的方法,尤其是需要新的思路与理念。PPP模式的本意,就是要将政府公共基础建设、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本有效地融合起来,这也体现了本届论坛的三个关键词:产业创新、融合发展、合作共赢。